- 文字版
- 原貌版
益名
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,咯吐痰液而言,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。分外感咳嗽加内伤咳嗽两种。西医学的急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炎等,是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,与中医学咳嗽相合。
外感咳嗽方
组成:麻黄、炙甘草各3克,杏仁、薄荷、瓜蒌仁各6克,生石膏15克,五味子、干姜各5克,山药18克,钩藤9克。
用法:水煎2次,早晚分2次温服。
功效:止咳化痰,宣肺解表。
主治:外感咳嗽、发热、恶寒。
青白止咳方
组成:青果5枚,白萝卜半个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2次。
功效:化痰止咳利咽。
主治:咳嗽,咽部红肿。
止咳汤
组成:白前、前胡、杏仁、甘草、荆芥、防风、连翘、贝母、桔梗、芦根各适量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。
功效:止咳化痰。
主治:外感咳嗽,月经不准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者。
清肺止咳方
组成:北沙参、炒黄芩、麦门冬、甜杏仁(打)、川贝母(打)、川百合、冬瓜子、瓜蒌皮各9克,白人参5克。
用法:每日l剂,煎2遍,分3次温服。
功效:清肺热,化痰益气止咳。
主治:咳嗽痰多,口干自汗。
温阳止咳方
组成:肉桂粉(吞服)、制附片、炮姜、夏枯草各3克,炒潞党、炒熟地、法半夏各6克,炒白术、米炒南沙参各9克,炙黄芪、炒山药各12克,炙远志4.5克,炒子芩1.5克,熟枣仁18克,煅龙齿15克,炒秫米30克(煎汤代水煎药)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l剂。
功效:温脾肾之阳,稍佐清肺。
主治:脾肾阳虚之咳嗽,痰多、口干不欲多饮,便溏舌苔灰黑而润,脉象重取沉细无力。
辛凉轻宣方
组成:冬桑叶、杏仁泥、炒枳壳、前胡、甘草各10克,桔梗6克。
用法:水煎,分3次服,可续服3~5剂。
功效:辛凉轻清宣散。
主治:咳嗽、喉痒、气逆作呛。
清肺定咳汤
组成:金荞麦20克,鱼腥草(后下)15克,白花蛇舌草20克,天浆壳12克,化橘红6克,苍耳子12克,枇杷叶(去毛包)10克,生甘草5克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。
功效:清热宣肺,止咳化痰。
主治:痰热蕴肺,久咳不愈,黏黄质稠,咯唾不爽。
辛润理肺汤
组成:带节麻黄、炮姜各4克,带皮杏仁(去尖)、佛耳草(包)、当归各10克,炙甘草6克,桔梗、橘红各5克,生姜1片。
用法:用适量水将药浸泡30分钟,然后煎煮30分钟,每剂煎两次,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。每日l剂,分2次温服。
功效:辛润理肺。
主治:凉燥束肺,气逆干咳。症见干咳无痰,喉中燥痒,痒甚咳甚,晨晚最剧,甚时咳则遗尿,胸胁隐痛,咳声嘶哑,或见咯血。舌净苔薄有津,脉细或弦。
复方蝉衣枇杷叶汤
组成:蝉衣、桔梗各6克,炙枇杷叶15克,牛蒡子、象贝、前胡、紫菀、车前子、车前草各9克,甘草4.5克,黛蛤散(包)12克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。
功效:疏散风热,宣肺化痰:
主治:风热咳嗽。
解郁宣肺止咳方
组成:柴胡、黄芩各12克,半夏、五味子、生姜或干姜、杏仁、枳壳各10克,细辛、甘草各6克。
功效:解郁散邪,宣肺止咳。
主治:外感咳嗽。症见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,吐泡沫痰或清稀痰,苔薄白或薄黄而润,舌质正常或偏红,脉弦细、弦数或弦,病程l周以上者,其效颇佳。
截咳基本方
组成:百部9克,天将壳3只,南天竹子6克,马勃3克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l剂。
功效:截咳清热。
主治:咳嗽。
(责任编辑 刘伟)